陶渊明对我国汉魏古诗咏怀兴寄传统的继承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m.360xh.com/xinwen/3260/56834.html
魏晋时期,玄学思想异军突起,并逐渐形成了与名教抗衡的局面。这股新的文化思潮继承了老庄哲学,特别标榜自然。玄学家门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如王踊以自然为体,名教为用,认为名教源自于自然:阮籍、穗康等人则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用自然来对抗名教,行为上也蔑视礼法、放任怪诞。崇尚自然的陶渊明白是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同时,在各种流派中,他虽未采取同阮、稽等人相似的激烈任诞做法,但也倾向于阮、康二人以自然对抗名教的态度。因而,陶渊明的有关田园诗作如《杂诗》《饮酒》等,与阮籍《咏怀》中所传达的情感情绪一脉相通。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到陶渊明,我们才给阮籍找到了遥遥嗣响的人;同时在阮籍身上,我们也看到了陶渊明的影子”。不单如此,魏晋玄学中“得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的观念也给了陶渊明极大的启发。“真意”到底是什么,魏晋玄学家没有言明,陶渊明也未正面回答,而是在其诗文创作中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娓娓道出。所以,用这样一种新的眼光,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书中有深意,不必繁琐地求问训话,而是以己之思融会书中旨意。在看到一系列景象后,他心里颇受触动,道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既己得到真意,那么也就可以忘象忘言了,一切都是那么地顺乎本心、自然而然。另外,除了上述的阮、稽,魏晋其他名士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名士一般拥有高尚的品格或节操,常为世人所推崇效仿。就家庭传统而言,陶渊明所受影响颇深,他曾称赞陶侃“功遂辞归!备宠不式”,祖父也“淡焉虚止”“寄迹风云”至于外祖孟嘉,“始自总发,至于知命,行不苟合,言无矜夸,未尝有喜恒之容。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简直就是陶渊明本人的自画像。曾祖、祖父和外祖的正直淡泊可见一斑。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陶渊明自然也会耳濡目染。值得注意的是,陶渊明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知名隐士。梁代钟蝶称他乃“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其好友颜延之也在《靖节微士谏并序》中称赞为“南岳幽居者也”目。而且,他的名字也被收入史传正文《宋书》《晋书》和《南史》中的《隐逸传》中,这种情况是不常见的。因而,在其田园诗创作中,隐逸情趣或多或少地渗透其中,极具特色,也是“江州文学氛围酝酿出来的优秀代表”。所以,这种隐士文风对陶渊明的影响不容我们忽视。陶渊明的回园诗虽是独创,但就文化的延续性而言,也是对我国汉魏古诗咏怀兴寄传统的继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