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鉴,何许人也?他是王羲之岳父,同时也是东晋王朝,京口重镇的建立者,可以说,他维持了当时世家门阀的秩序和存在,对于整个东晋王朝的价值,或许只有谢安可以和他相比,郗鉴字道徽,高平郡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他的升官之旅和他为何多次拒绝从官一.第一次被征召郗鉴字道徽,高平郡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根据《晋书记载》他的祖父是东汉御史大夫郗虑,到了郗鉴这一代,家道中落,只好种田,但是他没有把家学给放弃,仍勤于读书,到了其青年时期在文坛已经小有名气。因此赵王司马伦前来找过他,找他入伙,没错,他有不臣的打算,但是郗鉴本身精明啊,知道跟着他走,结局肯定凄惨。他根据这几条分析为什么不跟着他走首先这个人有前科坐使散骑将刘缉买工所将盗御裘,廷尉杜友正缉弃市,伦当与缉同罪刑赏失中,氐、羌反叛。深交贾、郭,谄事中宫——《晋书》这些经历表示着这个人不仅不擅长交友,而且处理政事的能力弱,而且还擅长拍马屁,而当时郗鉴是以气节而闻名的,你说这样的一个人郗鉴会跟他一起混吗?道不同不相为谋!!!第二次被征召这次征召他的是东海王司马越,这个郗鉴也不敢接受征召,根据考证,分析如下司马越,当时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同时也是西晋的皇权斗争的最后胜利者之一但是从血统关系来说,东海王司马越是司马懿的弟弟东武城侯司马馗的孙子,对于晋帝来说,关系是非常远的,更别说混个太子的位置了,虽然在征召的时候郗鉴的时候已经成功控制了当时西晋的政权,但是名不正,言不顺,对于自幼饱读儒家经典的郗鉴来说,这个是无法接受的,有损名气,他的追求是儒家传统学者的追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对政局的分析,让他判断司马越不一定可靠当时,司马越是处于腹面受敌的状态前,羌氏等胡族进攻频繁后,号称可聘美白起的大将军苟晞虎视眈眈而苟晞,对于郗鉴来说也并非良选苟晞,曾与东海王司马越结为兄弟,但由于不甘为人下,后来关系决裂,这对于郗鉴来说,本就违背了儒家所提倡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但是郗鉴没有势力根脚,只是一个略有名气的书生只好,进入朝中没有半分好处,相反,避于其外,反而更可获得名气于是,他拒绝了东海王和苟晞的征召第三次入官这时是东晋王朝确立不久之后。元帝初镇江左,承制假鉴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邹山。晋书而当时的他,己经是与宗族乡党千余家保据峄山,借着名号,在短短三年,聚拢了百万部众,虽说已经在北方守了多年,但他也不可能孤军奋战在北方于是公元年,率大部人马南渡而这个时侯,恰是王敦准备叛乱的时候,东晋朝廷所能动用的军队,几乎没有,而郗鉴手上,身经百战的流民军队,正是朝廷所需要的因此纪赡上了一书,引荐郗鉴。那么纪瞻何人,纪瞻,在那时被称为江南五俊之一,江南士族表示一个观点导向我江南士族希望他归入东晋朝廷这极大的帮助郗鉴融入东晋朝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