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汉灵帝在东汉末期,广纳贤才,并建立了“洪都门”,逐渐削弱了儒学的影响,一改从“一说到一万”的繁杂浮华风气,使整个社会的风气开始向诗赋和小文的方向转变。
魏晋时期,士族承袭了先秦儒学的没落,并逐步发展起了“玄学”,借此来稳固自己的世家地位。
而对于那些普通的小世家来说,儒门与玄门,更是一种可以让自己的家族地位得到提高的手段。就整个社会而言,儒家、玄学、佛学、道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产生了大量的学术著作。这对魏晋南北朝的编撰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籍发展的鼎盛时期,大量优秀的作品涌现出来,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当从其产生的缘由、类型和特点三个角度来理解。
1、南北方文化的融合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连年的战争,导致民众无家可归,到处迁移。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也促进了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南、北两国虽被分割成两半,山川河流被分割开来,但两国间仍有使臣往来。因此,北方和南方的人们,彼此间有着良好的联系,并且有很多的文化交流。
在政治方面,由于孝文皇帝的变法,各地民众纷纷起事,导致了民族与汉族的融合。这使得少数民族既能吸收汉族的文化,又能吸收汉族的文化理念。
简言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以汉文为主,吸收了南北方各民族的思想与文化观念,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更具魅力。
2、文件的呈现
在汉代后期,蔡伦改进了纸张工艺,促进了魏晋两宋时期的书籍产业的发展。在魏晋时期,纸得到了普及。
《晋书》,《华阳国志》,《姓氏簿状》,均可看出,以纸为本,以布帛为本,以纸为本,以布帛为本。南北朝是中国书业最兴旺的时代,当时的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为书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统治者十分